標籤: 自助旅行

  • 我的烏鴉嘴人生:沉默是金的人生自白

    我這人,說好聽點是「言出法隨」,說難聽點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烏鴉嘴。

    因為這張嘴實在太烏鴉了,隨著一次次事件應驗,我都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謹言慎行,久而久之,整個人就像被按了靜音鍵,變得沉默寡言。別誤會,這可不是因為我突然愛上了文藝青年的孤僻氣質,而是為了世界和平(以及我自己的心臟健康)。

    回想那些年,我的烏鴉嘴簡直像裝了預言外掛,屢試不爽。有回和朋友爬山,雲層翻滾,天色陰沉,我隨口一句:「感覺雷會打到我們旁邊。」話音剛落,轟隆一聲,一道閃電精準劈在不遠處的樹上,火花四濺,活像特效電影現場。朋友們瞪大眼,驚魂未定,我則在心裡默默暗誓:以後爬山絕不開口。

    還有一次,在國外自助旅行時,趴在民宿窗台上,無聊地望著天空,剛好一架飛機劃過藍天,當時也不知怎麼地,腦子一抽,莫名脫口而出:「這飛機看起來不太穩,感覺會墜機。」當時還被身邊人笑話神經兮兮,結果隔天新聞頭條赫然報導——那架飛機真的出事了!我坐在電視前,手中咖啡杯差點沒拿穩,心想:我靠,這嘴威力是不是越來越大了?

    諸如此類的事,數都數不清。每次我隨口一句「感覺不太妙」,現實就像聽到指令的忠實執行者,乖乖把我的「預言」兌現。朋友們從一開始的調侃,變成半信半疑,到現在只要我一開口,他們就齊刷刷投來「求你閉嘴」的眼神。我也很無奈啊,誰想當行走的災難預告機呢?只能在偶爾不小心「漏嘴」的時候,祈禱這次別又靈驗。

  • 為什麼網路鄉民總愛吐槽飛機餐很難吃?

    為什麼網路鄉民總愛吐槽飛機餐很難吃?

    每次坐飛機,當空服員推著餐車過來,向乘客遞上一份份熱騰騰的飛機餐時,我都會滿懷期待的翹首以盼。總覺得一邊欣賞著窗外的高空美景,一邊享用餐點別有一番風味。

    但有時候在網路上閒逛各旅遊社團或粉專時,總覺得經常有網路鄉民總喜歡批判飛機餐,開嗆:「這雞肉飯是橡膠做的吧?」或者「這沙拉看起來像放了一週!」,有時候甚至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也要硬補上一句飛機餐好難吃。

    飛機餐到底哪裡惹到大家,怎麼網路上總是一片罵聲?其實,背後的推手恐怕是社交媒體的迷因文化,把吐槽飛機餐變成了一種集體意識做祟的梗。

    飛機餐:天生容易被挑毛病

    說真的,飛機餐有那麼億點無辜。在三萬英尺的高空,氣壓低、空氣乾,你的味蕾會自然變得沒那麼靈敏,吃什麼都覺得味道怪怪的。加上飛機餐得提前做好、冷凍再加熱,還要確保不會吃壞肚子,口感和餐廳現做的菜比起來,難免遜色。

    再加上菜單選擇又少,口味可能不如你的喜好,沒吃到想吃的,多少會有點失望。尤其在搭乘異國航空公司的飛機時,他們又是依照當地國的料理特色和食之文化來設計菜單,對於口味保守派人士來說更容易踩雷 —— 例如印度。

    但是類似的餐點,在平地上的 7-11 或是全家便利商店裡頭賣的微波便當,卻是多少人平常日子的正餐。而且事實上,飛機餐的配菜跟豐富度,還是把便利商店便當打趴在地上的存在,但是卻很少人會吐嘲小七便當 —— 除了他的價格。

    我總覺得網路鄉民們認為的問題真有那麼誇張,值得大家上網罵得像飛機餐毀了整趟旅行?恐怕未必。真正讓「討厭飛機餐」火遍網路的,是迷因文化把抱怨變成了一種娛樂,而且也是一種炫耀 —— 嘿,我要出國玩了。

    迷因文化:吐槽飛機餐變潮流

    在社交媒體上,迷因就是吸引眼球的利器。一張照片配句誇張的吐槽,輕鬆就能引來一堆點讚。飛機餐長得樸實無華,卻活在票價不菲的尖端航空器材裡,簡直是迷因的最佳素材。

    比如在X上po一張看起來「淒涼」的餐盤,寫句「這是我吃過最悲傷的飯」,馬上就能收穫一堆共鳴和轉發。這種貼文不僅好笑,還讓人覺得「我也有這經驗!」

    但其實更多時候,這些抱怨並不是真的氣炸了,僅僅只是為了好玩。或是期待可以吸引別人的關注。

    像有人po:「這飛機餐的雞肉硬到可以拿去砸窗戶!」這話聽起來誇張,但其實就是在開玩笑。久而久之,吐槽飛機餐變成網路上的一種「潮流」,大家搶著分享自己的「慘痛經驗」,比誰的照片更搞笑,純粹是為了娛樂。

    從一個人吐槽到全網跟風

    社交媒體的算法又幫了個大忙。一篇吐槽飛機餐的貼文如果點讚多,平台會瘋狂推給更多人,於是越來越多網友加入這場「吐槽大會」。原本只是你一個人的小抱怨,瞬間變成全網的狂歡。從糊成一團的義大利麵到猜不出是什麼的甜點,這些照片在X、IG上傳瘋了,飛機餐的「壞名聲」就這樣被越放越大。

    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可能壓根沒覺得飛機餐多難吃,但看到大家都在吐槽,心想「我也來湊個熱鬧」。就像抱怨天氣或塞車,吐槽飛機餐變成一種沒風險的話題,po一篇就能跟網友們打成一片,輕鬆刷點存在感。

    飛機餐的另一面:被忽略的樂趣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討厭飛機餐。像我們這種熱愛自助旅行的迷走客,應該就會覺得在雲端吃飯有種特別的儀式感,餐盒一打開還帶點小期待。但這種「飛機餐其實還行」的聲音,在迷因文化裡總是被壓著打。因為說句「這飯還可以」哪有流量?反過來,po句「這飛機餐難吃到懷疑人生」才會引來一堆留言。

    下次看到網友又在瘋狂吐槽飛機餐,別急著跟風,說不定他們只是為了博眼球。飛機餐或許不是什麼頂級美食,但它承載了旅行的記憶,在高空吃一餐,配上窗外的雲海,其實挺有味道。別讓迷因文化牽著你的鼻子走,下次吃飛機餐,靜下心感受,說不定你會發現它沒那麼差,甚至還有點料理廚師的可愛小心思。

  • 旅行小白兔誤闖大野狼(貧民窟、暗巷)的脫困方法

    旅行小白兔誤闖大野狼(貧民窟、暗巷)的脫困方法

    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國外旅行,尤其是背包客一個人的自助旅行,走著走著很容易就迷路,誤闖令人心跳加速的危險暗巷與貧民窟。

    迷走會特別拿貧民窟出來舉例,倒不是因為他們一定就是高犯罪率或環境惡劣之類,而是因為迷走的旅行習慣,經常導致自己誤闖。

    當小白兔誤入危險叢林,你會瞬間背脊發涼,打從心底深刻瞭解,這塊土地不是自己該來的地方,那是其他種族長久居住的私人領地,不是遊客該去的觀光場所(有特別目的的例外)。

    迷走如果闖入這種禁地般存在的土地,通常會保持該有的禮貌與低調,不做出侵入性的外顯行為(譬如開心的拿相機亂拍),還會提高心理警戒狀態,不隨便停下來整理口袋和背包。

    眼神不要隨便飄移,偶爾可以直盯著路人,但是不要超過三秒。最重要的要裝著像是有一個明確目的地,明確輕快地往前直行。

    同時要迅速判斷路線撤離這個區塊,不會傻傻沿著陌生道路一直走,否則很可能會把路越走越小,越闖越深入。

    如此一來,當對方還在評估「這傢伙是什麼人」時,我已經從他們眼前消失了。

    尤其雖然是自己迷路,嘴形一定要掛著一抹神秘微笑。眼神要偶爾飄出一點殺氣,氣勢千萬不能顯弱啊。

  • 在紐西蘭旅館遇見非關愛情的美麗女人

    在紐西蘭旅館遇見非關愛情的美麗女人

    幾年前在紐西蘭王國的一趟自助旅行,迷走在基督城的下榻旅館中,遇見了一位年輕女人。

    女人來自台北,標準的台北人,卻有著印象中法國女人該有的浪漫氣息,直叫男孩們容易陷入愛情的想像。

    女人的外型纖細而亮麗,神色自信,愛玩也敢玩,充滿十足的女性獨有香甜氣味。傳統中華女性的枷鎖教條在她身上也變得可笑起來,她有自己 —— 或者該說美麗外殼下的一套獨特哲學。

    第一次見到她是在深夜,而且還是在飯店室外的偏僻一角。我當時正在新入住的飯店內進行一次小小冒險,她一個人就窩在角落,獨自享受著寧靜、星空以及霧氣——來自她微翹的雙唇。

    如果不是我見到她的左手上正好懸著一根香煙,火星頭隨著風消逝在黑暗中,我肯定會當做遇見一位美麗的女鬼,但也免不了嚇得立刻連滾帶爬的跑去櫃台辦理退房。

    在與她交往的那十來日中,偶爾可以在她身上發覺一種剎那即逝的不協調感,她有著台北東區人在刻板印象中該有的風貌,卻能不時發現她內心如鄉村女孩的質樸心靈。

    如果你能試著卸除她城市人特有的防禦性格,便可以從她內心深處,發掘到一段又一段的故事,那是她不輕易對人提及的回憶。

    —— 待續

    (基於保護當事人立場,會適當隱藏、更改人物、時間及地點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