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地圖

  • 迷走客的臺灣環島旅行地圖(持續更新)

    迷走客的臺灣環島旅行地圖(持續更新)

    迷走客的臺灣環島旅行地圖》是我第一次嘗試用 Google Map 記錄曾經踏足過的旅遊景點,利用科技輔助旅行,能有更好的回憶(花時間編輯就有點麻煩)。

    從過去以來不管是自己一個人,或是與三五好友,或是與整班同學的遊覽車之旅,算下來也已經在臺灣這個大島上繞過好幾十圈。

    只要有旅行,就會有笑話腦,似乎成了一種鐵律。

    像是為了趕時間,不小心在國道上行駛到時速200多公里,或是一天開車來回墾丁跟淡水(還順便跑去四重溪泡溫泉 ﹁_﹁)等狀況 —— 看起來都是不太好的示範。

    如果你對地圖上標記的任何旅遊景點有興趣或是任何疑惑,歡迎在下面留言欄位提問,我一定就我知道的盡力回答,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一起來繞我們的國家領土啊。

    迷走客的中華民國旅行地圖

    備註:因為文章寫完後幾年,迷走又將旅行範圍擴及澎湖群島、金門群島以及馬祖列島等地,因此將地圖重新正名為中華民國旅行地圖,以符合正確地名標示。

    迷走地圖後記

    幾天來憑記憶將過去在臺灣島、澎湖群島和金門群島上,旅遊、玩耍、迷路過的地點,逐一的標記在 Google 地圖上。

    不過迷走發現,當記錄在 Google Map 中的地點過多時,Google 會自動分頁,變成一張地圖上只能顯示一頁的地點資料,結果就發生好幾次一個地點重複記錄兩三次的糗事。如果要重新檢查資料又很煩人,Google Map 還沒有提供方便整理的工具。所以為了避免重複標記的失誤,先讓我去找找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種問題。(新版 Google Map 已改善此問題。)

    目前標記的地點由於越來越瑣碎的關係,主要以印象比較深刻的景點為主。

    至於那些晃晃就走人或是迷路經過之類地點(我很愛迷路 ^///^),因為沒印象或忘記,之後可能也就補不齊了。

    迷走,一旦上了癮,就很難停下來啊,與大家共勉之(咦)。

    真要說有什麼讓我困擾的,其實從地圖也能看得出來,就是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台南與高雄幾個地區幾乎與我絕緣。

    迷走台南

    台南還好,為了載人也去過兩三次,順便玩了幾個比較知名景點。

    迷走嘉義、南投

    嘉義跟南投是玩過阿里山區(參見:臺灣玉山 3953.8 公尺雲端上的登山邂逅),所以就當有經過吧。而且有段時間常去南投的集集跟女友約會,倒也把那附近給逛了個遍。

    迷走彰化、雲林

    彰化跟雲林雖然多少去過,但都不在我自己規劃的旅行中,所以對於地區的印象沒有目的地景點來得強。

    其中雲林又比彰化來得更沒有印象,只記得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才發現燃油不足時,有特別下去尋找加油站(結果找半天還找不到)。

    迷走高雄

    我會寫這一段的重點其實是高雄,我雖然去過三次,但是第一次是從屏東市進入高雄,打算找高速公路離開時,在高雄迷路將近一個小時。

    第二次是在岡山發生小車禍(參見《車禍紀錄: 在高雄的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事件的紀錄》),對方肇事逃逸,所以我跟謝宗祥跑去岡山的第五公路警察大隊做筆錄。

    第三次其實就是第二次的遺毒,我一個人搭國道客運下去好跟肇事逃逸的人對質,結果我被警察晾在大廳空等兩三個小時,但是對方沒來。(高雄警察別欺負天龍國人啊。)

  • 諾基亞 Nokia 8310 2G GSM 行動電話

    諾基亞 Nokia 8310 2G GSM 行動電話

    Nokia(諾基亞)8310 GSM Mobile Phone,是我在 2G 傳統行動電話時代使用的最後一款機型,從民國 92 年(以製造日期公元 2003 為準)一直用到民國 95 年春天,才購入諾基亞另一款產品「Nokia N73」取代,算是正式開啟我的智慧型手機時代。

    使用時間點會記得如此清楚的原因很簡單,民國 94 到 95 年間,我人在國外進行一段為期不短、印象深刻的長時間自助旅行,當時在外面晃悠時手上拿的就是 Nokia 8310。

    在國外旅行期間,沒多久後就因為各種刻苦克難(獨闖森林跟獨爬冰山等等),手機也跟著變得殘破不堪(更多原因是拿在手上飛來飛去),乾脆趁著回國順便換了新手機,趕上智慧型手機的戰國時代。

    那個年代沒有太多行動上網需求,也不用擔心買錯 SIM 卡(頂多買比較貴),現在回想起來真心覺得,那是一個適合自助旅行的時代。

    沒有 Google Map,你需要更頻繁接觸人群,親自開口問路;沒有線上翻譯機,肢體動作練得更加純熟;沒有旅館住宿跟租車 App,所以會跟我搶便宜旅館的人其實更少(?);更重要的,在外面流浪時不會看到一堆旅行者,專心把頭埋在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裏。

    我到各地旅行除了收集外國硬幣、紙鈔跟城市景點的吊飾外,還會興致一來買下區域地圖,透過紙本的地圖可以更有效率認識一塊陌生土地的特徵,而且收集回國後裝飾在牆壁上還很有感。只是現在網路地圖發達,到店家(車站或書店)購買實體地圖,反而會被投以奇怪的眼光。

    當年購買 Nokia 8310 時,差不多到了第二代行動通訊技術的末期(國內 3G 系統在民國94年第四季正式商轉),市面上有許多該時期最強大、新穎的手機可以挑,經過千挑百選後入手的就是 Nokia 8310,理由也很符合青澀時代會做的事,因為我心儀的女孩兒也是拿 8310。

    由於 8310 的原始設計,包含獨特美感與個人化的設計,採用半透明的材質與多層次質感設計,她的手機拿的是紅白混色機身,我則是購買全白色半透明機身。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跟她電話聊天或是出門玩時,總覺得像是帶了情侶機一樣。

    雖然是基於那種害羞的目的才買的手機,不過 8310 確實是讓我非常滿意的一款手機,跟我中指差不多長度的小巧輕盈機身設計,是現在拿習慣五、六吋螢幕的人所無法理解的吧。

    實際上我現在所用的蘋果 Apple iPhone SE 也是蘋果陣營中最輕巧的一款,雖然自己是拿的愛不釋手,經常(又)在手上飛來飛去,可是卻被我姪子跟姪女嫌棄到不行呢。要是哪一天蘋果出了比 iPhone SE 更小巧,只有現在螢幕大小(約四吋)的全螢幕機型,我一定還是會入手的!

    因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搗亂,傳聞中預計今年初上市卻可能延期的 Apple iPhone SE 2(官方名稱可能是 iPhone 9),它維持了舊版 SE 機身大小,螢幕已經擴到大全版面,雖然還是比預期稍大,但已經非常符合我的使用習慣,從去年就列入購買清單中了(先等 SE 飛向宇宙再說)。

  • 三峽老街迷路之旅 動手玩手工藍染布

    三峽老街迷路之旅 動手玩手工藍染布

    藍染(Blue Dye,日本稱作 Indigo),一種在全世界各地文明中都曾出現過的古老手工技藝,從過去傳承至今,緩慢卻執著。

    打從知道如後院般的大屯山山頂,過去被早期開墾的漢人種植了一整片的大青(馬藍)植物後,我就一直幻想著哪天能親手製作藍色染料,直到了昨天。

    一時興起,跟盈慧約好了去三峽玩。我們兩人在歷經千山萬水的迷路以及閒晃後,總算玩到藍染這項染布工藝後,才發現以前的天真想法真是自找麻煩。

    想要快樂的製作屬於自己的藍染顏料,不僅要經過採集、腐化、打籃以及建藍,甚至還有之後花時間的養藍,都是一道道既麻煩又瑣碎的工程。

    而且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例如:腐葉、廢水及像皮蛋般的氣味,讓居住在普通住宅區的我暫時失去了興頭。或許等哪天無事一身輕,發呆都有錢賺時,約約三五好友一同上山採藍去,倒也輕快愜意。

    三峽除了有知名的三峽祖師廟外,在文化方面還有如「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這種為了因應政府一鄉一特色的政策,所逐漸發展而出來的在地文化組織。

    三峽祖師廟隨拍景色

    我跟盈慧原本只是要去三峽老街晃晃,最後現身在藍染教室其實完全只是巧合。

    在三峽迷路的我們,首先在三峽老街問到一間布料行。老闆娘說我們可以去鎮公所詢問藍染教學的相關問題。

    但是當我們在老街附近找了半天都找不到鎮公所時,我們跑去問了派出所員警,想說人民的保姆應該值得信賴,也都很在地,結果真的只是應該。

    在詢問鎮公所的所在位置後,派出所內一群員警圍過來七嘴八舌。討論的結果卻是告訴我們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鎮公所在很遠、很遠、很遠的山上,開車都快開出三峽鎮界的一個偏僻地方。」

    聽到警察哥哥們的這種說法,內心對藍染的期待都瞬間冷掉。只好安慰自己算了,或許附近有簡易版本的藍染教學,多晃一下說不定就能找到。

    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街景

    當我和盈慧走出派出所隨意繞了一下,站在幾條輻射狀路口的中央,看著四周旋轉的景色,車水馬龍般的無數靈魂,在我們兩人的四周交織起一幅,看起來色彩頗為奇特的迷幻奇景。

    就在這個時候,在一群看起來像是當地遊民的旁邊,有一樣東西發著光,吸引著我的目光,原來是一張三峽觀光地圖!

    先不談那是一張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在惡作劇的簡易版地圖,當我看著地圖好幾分鐘,才終於搞懂地圖內容到底想表達什麼的時候,我也同時找到了某處偏僻的一角有畫著三角湧的名稱。印象中似乎有聽過這個名字,而且好像跟藍染有關?

    於是我決定前去標示三角湧的那處地方尋找更多線索時,還發現中華電信與剛剛那間「應該」派出所中間有一條小路接在一起。在我努力慫恿下,盈慧也才肯心不甘情不願跟著我走,真是難為她能相信我天生的迷路能力。

    不過當我們走到那條小路的盡頭,準備轉彎繼續前行時,我才發現這下子似乎得走很遠,看來那個簡易版地圖的比例尺有些「小」問題。

    三峽旅遊
    三峽老街旅遊走到痠

    為了怕一整路被盈慧碎念,還是決定先回去開車好了。哪曉得白眼看完左邊那條看似很遠、很遠的路後,向右一轉頭,立刻看到一棟建築物聳立在我們的眼前,幾個碩大的字更是不斷閃著我的眼睛:「三峽鎮公所」。

    CAT

    Orz,好吧,果然人民的保姆只是「應該」值得信賴。

    但是一走進三峽鎮公所裡,總覺得裡頭散發出詭異的氣氛,完全感受不到「旅行」、「觀光」或「快樂」等氛圍。

    這讓我想起和盈慧一起去日本旅行時,租車自駕結果迷路到當地城市的市公所,裡頭的觀光課職員可以說是「超熱情」接待我們。

    但是三峽鎮公所裡似乎是不提供專業甚至是業餘的觀光旅行服務,但憑著台灣人常自誇的特色:「人民很友善熱情。」我們還是問到了應該如何走到我停車的地方

    原本想說順便問一下當地職員應該就曉得哪裡可以玩藍染工藝,但是公務員給我的回答一樣是雲深不知處的答案,簡單說就是不曉得。不過她還是建議我可以到「對門」的一間小展館去看看。

    當我和盈慧一臉狐疑走進一超小的巷子裡,恰好遇到在展館工作的女職員,告訴她來意後,馬上說剛好有一群國小四年級學生在上講習課程,如果我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跟著小朋友們一起聽課。

    眼見機不可失,我們兩人立刻從教室後門偷偷摸摸溜進教室,裝成「超齡」學員偷聽著老師講課。只是當我聽到一半時就開始昏沉,看來已經很難習慣上課這檔事,資訊傳播速度太慢了。

    之後,我跟盈慧各買了一塊棉布,學著那群小四生們一起玩起染缸。而且女講師人很好,特別讓出一個大空缸給我們慢慢染布,不用跟小朋友們擠在一起。

    我在那天製作的成品就在下面照片,看著自己作品其實有一股感概,科學家做出來的藝術品,還是充滿科學的味道(遠目羞)。

    三峽藍染
    三峽藍染作品

    在製作藍染布料等待染色的過程中,還意外發生一段插曲。

    當我在製作五道手續之一「擰乾染料」時,一位小朋友慢慢從我們染缸前走過,他一邊慢走的同時,還對著他手上拿著的一塊染布,喃喃自語:「這個圖看起來好奇怪」。

    當我跟盈慧兩人被勾起了好奇心,一致循著他口中所謂「好奇怪」看去時,卻見到了一幅充滿前衛藝術風格的染畫,氛圍滿滿的藝術氣息竄然而出。此時我跟盈慧兩人同時轉頭看著對方,兩人心中倒是想到一塊去了:「藝術的價值到底是誰去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