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迷路

  • 在台灣屏東鄉村迷路旅行遇到的人情味小餐館

    在台灣屏東鄉村迷路旅行遇到的人情味小餐館

    屏東(Pingtung),一處很熱的地方,或許是中華民國境內,除南沙群島和東沙島之外,最熱的地方也不一定。

    迷走多年前的一次開車環島旅行,在屏東充滿綠意的雜亂鄉道胡亂闖蕩時,偶然經過一處讓人覺得充滿家鄉氛圍的小鄉村。

    老實說,迷走每一趟行程幾乎都是沒有目的地的旅行,所以在進入鄉鎮時也不曉得自己人在哪裡,甚至回家後也壓根記不得當初我人到了哪裡。完完全全就是一位喪失記憶的過路客,像是去到一處世外桃源的隱密鄉鎮中遊歷一番般。

    總之,那時剛過中午,因為一直處於迷路的狀態,肚子也開始餓了起來。加上擔心下一個鄉村不曉得還有多遙遠,打算在當地隨便找間餐館飽食一頓,順便找間雜貨店採購隨車糧食(打心底認定不會有小七便利商店)。

    就在我開始懷疑這種偏遠小鄉村會不會有餐飲店存在的必要時,遠遠地發現街道轉角處有顆大樹,大樹下有一棟淺藍色的木造平房。

    大樹像是重重地壓在平房上,讓人不免擔心是否哪一天會壓垮了平房。

    從平房外觀模樣猜測,室內大概有15坪左右地板面積。外門是早期台灣常見的木造拉門,有著白色剝落的油漆外觀,可以好幾扇一起拉開的那種,每一片木門上頭還鑲著整片花紋裝飾玻璃。

    在陽光下顯得樸質清潔,整棟平房給人相當舒服的感受,讓我印象頗為深刻,因為這類型的鄉村房屋一直很對迷走的胃口。

    那時候是正熱的夏天,頭上陽光毒辣的緊,最先吸引我注意到那是一間餐館的不是他們家的招牌,因為他們的招牌就只是一小片木板,絕對引不起人一丁點的注意力的那種。

    最先讓我注意到的,是他們家的煎匙,就是你家廚房有的那種,不鏽鋼的材質,在一個老婆婆手中舞動,反射了好幾次的太陽強光,在我眼前一閃一閃,像是小精靈在眼前提醒我,有地方可以吃飯了呦。

    當我把車停在店門前的遮雨棚下,跟謝宗翔前後腳走進他們店裡,將小餐館常見的鐵椅子拉了出來,一屁股坐下。.

    這間餐館以簡單的麵食為主,只是我對食物的要求一向簡單。能吃麵就不吃稀飯,能吃飯就不吃麵,反正食物越硬越好。

    尤其在大熱天的到底要誰會想要吃湯麵🍜?(謝宗翔就給我點湯麵啊!)

    坐在鐵製的板凳上,看著菜單上的水餃或是板條煩惱了一會。因為想說要點比較特殊的,所以比起慢滾的水餃,我最終還是選了雞肋般的粄條。

    說起來有專門在賣粄條,推測當地應該是客家聚落。其實除了我之前念的新竹外,屏東也是有很多客家人聚集。尤其在日據時代為了避免被日本人威權迫害,在血腥的槍口下逃命到天涯海角也似乎很正常。

    我想,下次如果真的再遇到這間店,同樣的感覺也很難複製的出來,就像人生一樣。

  • 三峽老街迷路之旅 動手玩手工藍染布

    三峽老街迷路之旅 動手玩手工藍染布

    藍染(Blue Dye,日本稱作 Indigo),一種在全世界各地文明中都曾出現過的古老手工技藝,從過去傳承至今,緩慢卻執著。

    打從知道如後院般的大屯山山頂,過去被早期開墾的漢人種植了一整片的大青(馬藍)植物後,我就一直幻想著哪天能親手製作藍色染料,直到了昨天。

    一時興起,跟盈慧約好了去三峽玩。我們兩人在歷經千山萬水的迷路以及閒晃後,總算玩到藍染這項染布工藝後,才發現以前的天真想法真是自找麻煩。

    想要快樂的製作屬於自己的藍染顏料,不僅要經過採集、腐化、打籃以及建藍,甚至還有之後花時間的養藍,都是一道道既麻煩又瑣碎的工程。

    而且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例如:腐葉、廢水及像皮蛋般的氣味,讓居住在普通住宅區的我暫時失去了興頭。或許等哪天無事一身輕,發呆都有錢賺時,約約三五好友一同上山採藍去,倒也輕快愜意。

    三峽除了有知名的三峽祖師廟外,在文化方面還有如「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這種為了因應政府一鄉一特色的政策,所逐漸發展而出來的在地文化組織。

    三峽祖師廟隨拍景色

    我跟盈慧原本只是要去三峽老街晃晃,最後現身在藍染教室其實完全只是巧合。

    在三峽迷路的我們,首先在三峽老街問到一間布料行。老闆娘說我們可以去鎮公所詢問藍染教學的相關問題。

    但是當我們在老街附近找了半天都找不到鎮公所時,我們跑去問了派出所員警,想說人民的保姆應該值得信賴,也都很在地,結果真的只是應該。

    在詢問鎮公所的所在位置後,派出所內一群員警圍過來七嘴八舌。討論的結果卻是告訴我們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鎮公所在很遠、很遠、很遠的山上,開車都快開出三峽鎮界的一個偏僻地方。」

    聽到警察哥哥們的這種說法,內心對藍染的期待都瞬間冷掉。只好安慰自己算了,或許附近有簡易版本的藍染教學,多晃一下說不定就能找到。

    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街景

    當我和盈慧走出派出所隨意繞了一下,站在幾條輻射狀路口的中央,看著四周旋轉的景色,車水馬龍般的無數靈魂,在我們兩人的四周交織起一幅,看起來色彩頗為奇特的迷幻奇景。

    就在這個時候,在一群看起來像是當地遊民的旁邊,有一樣東西發著光,吸引著我的目光,原來是一張三峽觀光地圖!

    先不談那是一張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在惡作劇的簡易版地圖,當我看著地圖好幾分鐘,才終於搞懂地圖內容到底想表達什麼的時候,我也同時找到了某處偏僻的一角有畫著三角湧的名稱。印象中似乎有聽過這個名字,而且好像跟藍染有關?

    於是我決定前去標示三角湧的那處地方尋找更多線索時,還發現中華電信與剛剛那間「應該」派出所中間有一條小路接在一起。在我努力慫恿下,盈慧也才肯心不甘情不願跟著我走,真是難為她能相信我天生的迷路能力。

    不過當我們走到那條小路的盡頭,準備轉彎繼續前行時,我才發現這下子似乎得走很遠,看來那個簡易版地圖的比例尺有些「小」問題。

    三峽旅遊
    三峽老街旅遊走到痠

    為了怕一整路被盈慧碎念,還是決定先回去開車好了。哪曉得白眼看完左邊那條看似很遠、很遠的路後,向右一轉頭,立刻看到一棟建築物聳立在我們的眼前,幾個碩大的字更是不斷閃著我的眼睛:「三峽鎮公所」。

    CAT

    Orz,好吧,果然人民的保姆只是「應該」值得信賴。

    但是一走進三峽鎮公所裡,總覺得裡頭散發出詭異的氣氛,完全感受不到「旅行」、「觀光」或「快樂」等氛圍。

    這讓我想起和盈慧一起去日本旅行時,租車自駕結果迷路到當地城市的市公所,裡頭的觀光課職員可以說是「超熱情」接待我們。

    但是三峽鎮公所裡似乎是不提供專業甚至是業餘的觀光旅行服務,但憑著台灣人常自誇的特色:「人民很友善熱情。」我們還是問到了應該如何走到我停車的地方

    原本想說順便問一下當地職員應該就曉得哪裡可以玩藍染工藝,但是公務員給我的回答一樣是雲深不知處的答案,簡單說就是不曉得。不過她還是建議我可以到「對門」的一間小展館去看看。

    當我和盈慧一臉狐疑走進一超小的巷子裡,恰好遇到在展館工作的女職員,告訴她來意後,馬上說剛好有一群國小四年級學生在上講習課程,如果我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跟著小朋友們一起聽課。

    眼見機不可失,我們兩人立刻從教室後門偷偷摸摸溜進教室,裝成「超齡」學員偷聽著老師講課。只是當我聽到一半時就開始昏沉,看來已經很難習慣上課這檔事,資訊傳播速度太慢了。

    之後,我跟盈慧各買了一塊棉布,學著那群小四生們一起玩起染缸。而且女講師人很好,特別讓出一個大空缸給我們慢慢染布,不用跟小朋友們擠在一起。

    我在那天製作的成品就在下面照片,看著自己作品其實有一股感概,科學家做出來的藝術品,還是充滿科學的味道(遠目羞)。

    三峽藍染
    三峽藍染作品

    在製作藍染布料等待染色的過程中,還意外發生一段插曲。

    當我在製作五道手續之一「擰乾染料」時,一位小朋友慢慢從我們染缸前走過,他一邊慢走的同時,還對著他手上拿著的一塊染布,喃喃自語:「這個圖看起來好奇怪」。

    當我跟盈慧兩人被勾起了好奇心,一致循著他口中所謂「好奇怪」看去時,卻見到了一幅充滿前衛藝術風格的染畫,氛圍滿滿的藝術氣息竄然而出。此時我跟盈慧兩人同時轉頭看著對方,兩人心中倒是想到一塊去了:「藝術的價值到底是誰去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