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行路趣聞

迷走客的行路趣聞,分享旅途中與交通相關的有趣經歷,從機場趣事到夜車驚魂,每一段行路都充滿驚喜!

Mizuc’s On-the-Road Tales: Discover fun and surprising experiences from the journey, from airport adventures to night bus thrills—every trip is full of unexpected moments!

  • 我在淡水公車上遇見一位「氣場」無敵活神仙

    我在淡水公車上遇見一位「氣場」無敵活神仙

    從臺北市下班要回淡水的公車上,我偶爾會遇見一位「活神仙」從石牌站上車,在北淡水站下車。他總是頭戴一頂髒污破舊的機車安全帽,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一把散亂的灰白鬍子卻又硬挺得像上了漿,手裡還握著一根長得出奇的自製木杖,儼然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

    他被我私底下暱稱為「活神仙」,不僅因為他身上總掛著一大包像是剛施展穿地術跌進泥巴池裡,沾滿了髒污穢土而且還雜草神藥外露的的側背包,還有那根木杖上掛滿了五花八門、令人費解的物件。走起路來,他更是自帶一股仙風道骨的「氣場」,彷彿不屬於這流光塵世。

    這位活神仙大概是我這輩子見過最能「震懾全場」的人物。

    每當他踏上公車,車內的乘客便會默契十足地讓出一條通道,宛如摩西分紅海般壯觀。原因無他 —— 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他身上永遠散發一著股濃烈的氣味,彷彿穿越百年盛夏未曾洗澡,濃郁到幾乎化為實體,讓人退避三舍。

    那種味道要怎麼相容呢?大概就是一整班的高中男生,在夏天打完籃球後,將所有被汗水浸濕的球衣擺在一個醬缸裡,蓋上蓋子,醃製一個星期後,猛然打開來聞的那股味兒。

    有一次,他上車後徑直朝我坐著的最後一排走來,我的心跳不禁加速,像是有千百頭小鹿碰碰碰亂撞,深怕他覬覦我旁邊的空位。

    幸好,前兩排的一位阿姨及時起身下車,他便順勢坐下,只是這下可憐了靠窗側那一位正在熟睡的高中女生旁邊。只見那女生原本垂頭酣睡,卻突然像被噩夢驚醒般猛然睜眼,眼神驚恐,活像一隻被毒蛇盯上的青蛙,無助又茫然。

    而且即使已經隔了三排的位置,依然有股濃郁到像是能化為實體的氣味,毫無底線的強硬硬鑽進我的鼻腔裡,讓人感覺到陣陣不適。不難想像高中女生當下的處境,堪比被關在一個狹窄封閉的牢籠裡,獄警還成天餵食鯡魚罐頭、臭豆腐跟發霉起司三件套。

  • 為什麼網路鄉民總愛吐槽飛機餐很難吃?

    為什麼網路鄉民總愛吐槽飛機餐很難吃?

    每次坐飛機,當空服員推著餐車過來,向乘客遞上一份份熱騰騰的飛機餐時,我都會滿懷期待的翹首以盼。總覺得一邊欣賞著窗外的高空美景,一邊享用餐點別有一番風味。

    但有時候在網路上閒逛各旅遊社團或粉專時,總覺得經常有網路鄉民總喜歡批判飛機餐,開嗆:「這雞肉飯是橡膠做的吧?」或者「這沙拉看起來像放了一週!」,有時候甚至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也要硬補上一句飛機餐好難吃。

    飛機餐到底哪裡惹到大家,怎麼網路上總是一片罵聲?其實,背後的推手恐怕是社交媒體的迷因文化,把吐槽飛機餐變成了一種集體意識做祟的梗。

    飛機餐:天生容易被挑毛病

    說真的,飛機餐有那麼億點無辜。在三萬英尺的高空,氣壓低、空氣乾,你的味蕾會自然變得沒那麼靈敏,吃什麼都覺得味道怪怪的。加上飛機餐得提前做好、冷凍再加熱,還要確保不會吃壞肚子,口感和餐廳現做的菜比起來,難免遜色。

    再加上菜單選擇又少,口味可能不如你的喜好,沒吃到想吃的,多少會有點失望。尤其在搭乘異國航空公司的飛機時,他們又是依照當地國的料理特色和食之文化來設計菜單,對於口味保守派人士來說更容易踩雷 —— 例如印度。

    但是類似的餐點,在平地上的 7-11 或是全家便利商店裡頭賣的微波便當,卻是多少人平常日子的正餐。而且事實上,飛機餐的配菜跟豐富度,還是把便利商店便當打趴在地上的存在,但是卻很少人會吐嘲小七便當 —— 除了他的價格。

    我總覺得網路鄉民們認為的問題真有那麼誇張,值得大家上網罵得像飛機餐毀了整趟旅行?恐怕未必。真正讓「討厭飛機餐」火遍網路的,是迷因文化把抱怨變成了一種娛樂,而且也是一種炫耀 —— 嘿,我要出國玩了。

    迷因文化:吐槽飛機餐變潮流

    在社交媒體上,迷因就是吸引眼球的利器。一張照片配句誇張的吐槽,輕鬆就能引來一堆點讚。飛機餐長得樸實無華,卻活在票價不菲的尖端航空器材裡,簡直是迷因的最佳素材。

    比如在X上po一張看起來「淒涼」的餐盤,寫句「這是我吃過最悲傷的飯」,馬上就能收穫一堆共鳴和轉發。這種貼文不僅好笑,還讓人覺得「我也有這經驗!」

    但其實更多時候,這些抱怨並不是真的氣炸了,僅僅只是為了好玩。或是期待可以吸引別人的關注。

    像有人po:「這飛機餐的雞肉硬到可以拿去砸窗戶!」這話聽起來誇張,但其實就是在開玩笑。久而久之,吐槽飛機餐變成網路上的一種「潮流」,大家搶著分享自己的「慘痛經驗」,比誰的照片更搞笑,純粹是為了娛樂。

    從一個人吐槽到全網跟風

    社交媒體的算法又幫了個大忙。一篇吐槽飛機餐的貼文如果點讚多,平台會瘋狂推給更多人,於是越來越多網友加入這場「吐槽大會」。原本只是你一個人的小抱怨,瞬間變成全網的狂歡。從糊成一團的義大利麵到猜不出是什麼的甜點,這些照片在X、IG上傳瘋了,飛機餐的「壞名聲」就這樣被越放越大。

    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可能壓根沒覺得飛機餐多難吃,但看到大家都在吐槽,心想「我也來湊個熱鬧」。就像抱怨天氣或塞車,吐槽飛機餐變成一種沒風險的話題,po一篇就能跟網友們打成一片,輕鬆刷點存在感。

    飛機餐的另一面:被忽略的樂趣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討厭飛機餐。像我們這種熱愛自助旅行的迷走客,應該就會覺得在雲端吃飯有種特別的儀式感,餐盒一打開還帶點小期待。但這種「飛機餐其實還行」的聲音,在迷因文化裡總是被壓著打。因為說句「這飯還可以」哪有流量?反過來,po句「這飛機餐難吃到懷疑人生」才會引來一堆留言。

    下次看到網友又在瘋狂吐槽飛機餐,別急著跟風,說不定他們只是為了博眼球。飛機餐或許不是什麼頂級美食,但它承載了旅行的記憶,在高空吃一餐,配上窗外的雲海,其實挺有味道。別讓迷因文化牽著你的鼻子走,下次吃飛機餐,靜下心感受,說不定你會發現它沒那麼差,甚至還有點料理廚師的可愛小心思。

  • 我在淡水公車 756(北門—淡江大學)上遇到的變態色狼

    我在淡水公車 756(北門—淡江大學)上遇到的變態色狼

    記得那時,我還在臺北市一家專利事務所上班,過著朝九晚六的牛馬生活。每天早上為了多賴會兒床、避開塞車高峰,我常不得不選擇搭乘討厭的捷運,但下班後我幾乎百分百都會搭公車回到淡水。

    公車這種傳統的大眾運輸工具,雖然塞在傍晚的車陣中,會把行車時間拖得很長很長,但那種慢悠悠的晃動卻總莫名讓人安心。坐在車上,可以輕鬆地睡上一覺,補充白天上班耗盡的精力。安靜昏暗的車廂裡,經常能看到上班族和學生們東倒西歪地睡成一片。

    有一次,我照慣例坐在最後一排靠窗的位子——那個有點中二、彷彿能俯視眾生的「王座」。坐在我前面的,是個長相清秀、穿著制服的高中女學生。她一上車就倒頭大睡,看得出白天的課程把她累壞了。我則在半夢半醒間,看著形形色色的乘客上上下下,感覺就像窩在自家沙發上,微醺地看著一部公路電影——直到一個人的舉動打破這份寧靜。

    那個傢伙看起來像是典型的宅男,上車後坐在前排,卻又一直左顧右盼。這讓我的警戒意識稍微多關注了這個男人。直到他發現女高中生旁邊的乘客下車後,竟然在前排和中排都還有不少空位的情況下,毫無預兆地在公車行車途中起身,徑直朝我們這最後一排走來,一屁股坐到女高中生旁邊。這下可讓我整個人瞬間清醒過來。

    更詭異的是,明明是大夏天,這男人卻帶著一件厚重的外套。他坐下後,竟順手把外套披在身上,還蓋住了女高中生一半多的身體。那手法熟練得讓人不寒而慄,像是個慣犯,還懂得用外套掩飾,避免被人當場抓包。

    真正讓我確定這傢伙是個變態的,是接下來的一幕。當我集中注意力觀察,發現他和女高中生座位間的間隔處,那被外套蓋住的部分,竟然出現了細微的抖動。很明顯,他的手正試圖偷偷伸向女高中生的身體。

    我當機立斷,狠狠踹了一腳前座的椅背。那男人像是被嚇了一跳,整個人猛地彈起來,轉頭看向我。或許是看到我正怒目圓瞪地盯著他,手還搭在椅背上,幾乎都快摸到他的脖子,男人明顯慌了。他還裝模作樣地假裝沒事,但沒多久就匆匆收起外套塞進背包,按下車鈴,在下一站落荒而逃。

    這整件事最讓我覺得好笑的,是那位女高中生從頭到尾都睡得像昏迷一樣,連我用力踹椅子都沒能驚醒她。只能說,高中課業壓力真的很大啊,都已經成了色狼的獵物,她竟然還毫無知覺。

  • 馬路如虎口 不禮讓行人的機車想攔我

    我常跟朋友開玩笑說,不管是誰,只要經歷過臺灣島上面,那如虎口般的馬路洗禮後,無論走到多落後的第三世界,面對多危險的交通環境,我們都能泰然處之。

    沒錯,我們臺灣島的馬路就是這種「頂級」等級。

    比如說,某天晚上我經過一條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路上的機車卻沒有一台有禮讓的意思,呼嘯而過的樣子像是完全沒看到我。沒辦法,我只好使出自己練就的過馬路絕技「迷走步法」(中二),直接硬闖過去,還逼停了好幾台機車,場面一度有點壯觀。

    過了馬路後,繼續沿著人行道走沒多久,卻見對向一輛機車突然無視雙黃線,違規來個超大迴轉,氣勢洶洶地停在我面前,有點想要截停我的意味在。

    我當下心想這個人該不會是想來找我麻煩吧?然而,等他停穩車、摘下安全帽抬頭一看,迎上我那如鷹眼般銳利的眼神時,他整張臉竟然很明顯的愣了一秒,隨即像是被嚇到似的,猛催油門落荒而逃。

    喂,不是啦!我只是怕被你撞到,才稍微盯著你看而已。幹嘛反應這麼大啊?喂~~~

    唉,這真是個只有文弱書生(自稱)會受傷的世界。

  • 斑馬線上不禮讓行人的破財 BMW

    斑馬線上不禮讓行人的破財 BMW

    晚上下班回家時,迷走經過城市裡一段頗大的馬路交叉口。由於這個路口是百秒綠燈的關係,我也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左右車道,避免有不長眼的怪人出現。

    結果真是怕什麼來什麼,我還真的看到一台頗為大台的休旅車款式 BMW,從左側的道路用不慢的車速駛來,打算穿過我前面的斑馬線後右轉入主幹道。

    問題是,我在這時候早就已經走到了斑馬線的中段處,再加上我人高馬大,即便駕駛完全不在乎最近通過的斑馬線禮讓條款,他也該注意到行人而停止續踩油門了。否則要是我這邊也是開車而相撞發生車禍,對方肯定是全責。

    但 BMW 車主卻不管不顧,似乎把馬路當成自己家,踩著油門就一路往前橫穿斑馬線,或許他以為我會,或者說是弱勢的肉體必然讓給他的昂貴臉皮,噢不,我是說鐵皮。

    只可惜 BMW 車主這一次卻是遇人不聳。

    迷走雖然不會傻給他撞,但是卻有(迷走步法)能力貼著車身極近,即便車子正處於轉彎狀態的內輪差也能輕鬆閃過,也沒打算慣著車主,像別人被嚇退好幾步一樣把路讓出來。

    於是就在 BMW 硬要闖斑馬線而逼人,而我又不退的情況下,結果就是我的手錶直接擦撞在車身鐵皮的烤漆上。

    就是不曉得整理這種高級車的車側板金得花多少錢呢?—— 我在心裡已經把它暱稱破財號了。

    不過這次最讓我感覺後悔的事情,大概就是為什麼我沒有戴上背包裡那枚破窗戒指了吧。

    當時手上的手錶雖然比汽車烤漆硬,但是肯定沒有破窗器來的傷害大啊。

  • 高速公路車禍:國道警察、保險公司交涉內幕

    高速公路車禍:國道警察、保險公司交涉內幕

    先前的《高雄岡山高速公路收費站前被小混混BMW追撞車禍》經歷中,迷走號在高雄岡山被一輛小混混開的BMW 7系列追尾車禍後,因為對方肇事逃逸的關係,我跟謝宗翔(小翔)兩人,就在高速公路的路肩,慢慢地等國道警察到來。

    在國道第五公路警察大隊做車禍筆錄

    過了一會,一會,再一會,第五公路國道警察大隊的員警,終於開著紅斑馬警車姍姍來遲。

    制服穿戴整齊的警察下車後問了一下情況,便要我們跟著紅斑馬警車,回到國道警察局作筆錄。

    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這些國道警察竟然逕自帶著我走大型車收費口,被強制徵收 50 元過路費的那瞬間,內心充滿了一股怨念,車子都被撞了,還要被政府搶錢。

    等到我們抵達第五公路警察大隊(全名: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五公路警察大隊岡山分隊)的局裡,警察先照標準流程讓我吹酒精濃度測試(簡稱酒測)。

    雖然我覺得身為受害者應該要有無窮大的權利,但在中華民國的司法制度下,多分證據總是對自己比較有利,而且這也只是標準程序,確保我不會哪一天被對造律師說成是因為我酒醉才胡亂踩煞車。

    做完筆錄後,國道警察並沒有給我傳說中的報案三聯單,就算我是打110報警的,他們也只是給了一張證明,說拿這個就可以去跟保險公司辦理出險。

    我們整個下午全花在第五公路警察大隊裡東搞西搞,所有警察的動作在局裡,又充滿著慢條斯理的異世界時光感,讓原本預定的旅行時間都被打亂。

    等到我跟小翔走出第五公路警察大隊警局,已經是事發當下的兩個小時之後,晚上七點了。

    我想警察局這種地方,是專門用來懲罰受害者吧。

    繼續臺灣南部旅行

    等我終於把迷走號開到原本計畫夜營的露營場時,場地大門已經深鎖,打了外面廣告看板上的聯絡電話也沒人接,於是我們當天只好把迷走號隨便停在山區馬路旁,在車上直接度過一晚。

    只是夏季南部的天氣實在太熱,隔天一早受不了,直接開車到枋寮一間汽車旅館。一進旅館房間立刻把冷氣調到最強冷,洗了個熱水澡後,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到櫃台打電話來叫人。

    接著我們就開著後車門受損的迷走號在外面玩了幾天,等到回了淡水立刻帶著它去原廠汽車維修廠準備大修。

    看著平常保養時認識的櫃檯小姐,從臉上放出邪性光芒的眼神,我想這筆應該還不會太小。

    保險公司拒絕車禍理賠

    由於迷走號投保的汽車保險只是很單純的限額車體險,保險公司原本很強硬地說,沒有找到肇事車輛就不給錢理賠。

    我後來花了一點時間,從當初簽約限額車體險的保險條款中,找出他們的法律漏洞後,硬是讓保險公司最後乖乖地把錢吐了出來。

    只是等過一年又要投保時,當初限額車體險的法律漏洞已經被修正了(遠目)。

    其實在保險公司理賠之前還有一段跟第五公路警察大隊間的交手故事,請聽我繼續往下說去。

    再訪公路警察大隊活受罪

    當初在第五公路警察大隊的局裡做完筆錄,員警只給了一張證明後,承辦員警似乎想要這樣了事,所以也沒有當下搜捕肇事車輛的動作,當然也就沒有給我報案三聯單,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吃案吧。

    後來保險公司一定要我找出肇事車輛才願意理賠,因此我打電話到第五公路警察大隊,詢問當初負責車禍的辦案員警。

    第五公路警察大隊後來逕自寄了一封警察局通知信函到我老家,告知要在某一天南下回到當初的國道警察局,跟 BMW 7 肇事車主雙方對質。

    到了第五公路警察大隊指定的那一天,天空正下著台灣島上難得一見的超級大豪雨。

    我在台北市的公車轉運站搭上巴士,直奔高雄岡山,再轉搭計程車前往第五公路警察大隊的國道警察局,這才發現當初從國道開車還挺快,一改搭大眾交通工具就變得非常偏僻難找。

    一走進人氣稀缺空空蕩蕩的國道警察局,只見局裡幾個警察正拿著刷子跟水管在洗地板(囧)。

    負責的承辦員警知道我來後,也只是把我晾在大廳慢慢等著,就像是遺忘了我的存在般消失不見。

    過了很久很久的一段時間,一直都等不到 BMW 7 肇事車輛的車主,看來那個小混混是沒打算出面對質。

    而那些洗完地板的警察們每每經過大廳時,還都一臉狐疑看著我,像是納悶我為何要在他們大廳一直坐著(誰願意啊!)。

    只有一位長相帥氣的警官在我等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後,才跑出來說 BMW 7 車主不來了就要我回家,讓我整個傻在警察局大廳。

    所以說,我穿越快整個台灣島,花了來回巴士錢、計程車錢、一整天的時間光陰,還有跟專利事務所請一次假被扣的薪水,就為了國道第五公路警察大隊這些員警如此毫無辦事章法的一封信?

    這些警察連 BMW 7 肇事車主會不會來都無法確定,甚至沒有強制要求對方一定要來,就隨便要一個住在台灣島最北的人跑到台灣島最南邊去碰運氣?

    他奶奶個熊,我才是車禍受害者咧!

    向警政總署申訴檢舉

    帶著一整個在爆發邊緣的心情,從高雄一路風塵僕僕回到淡水,洗了一頓熱水澡後,我安靜地坐在電腦前面,把手指弄得嘎嘎作響,默默地寫好兩封信並按下寄出。

    一封信是寄給高雄縣的縣長信箱,另一封是寄給警政總署的署長信箱。

    結果還不到一天時間,警察政風處已經主動聯絡我,說會派專人專門處理我的申訴案件。

    不過雖然說是專人沒錯,但是這個專人依然是上次要我乖乖在警察局空等數小時的那位帥氣刑警。這種叫被申訴人來處理申訴人的荒唐行為,簡直是一種南部人的黑色幽默。

    這個警察不僅長相帥氣,臉型稜角分明,身上配件也閃閃發亮的非常「貴重」,完全不像一般印象中樸實的灰鴿子警員。

    這次倒好,帥氣刑警在電話中請我去泰山那邊的國道警察局作筆錄就好,離我家近,比較方便。現在倒讓我納悶,那上次為何硬要我南下高雄岡山,而且對方還可以說不來就不來?

    只不過在我和帥氣刑警電話溝通的過程,可以感覺他應該是被上頭噹了。電話中無不充滿抱怨之意,甚至有些質問我當初為何沒有說對方有恐嚇行為,如果早說的話,他就會立刻去逮人了。

    呃,所以我第一次做的筆錄是做辛酸搞笑的嗎?

    後來在帥氣刑警繼續聯絡之前,我早就已經找到限額車體險的法律漏洞,讓保險公司乖乖理賠,也懶得再理帥氣刑警,就讓他自己繼續追著我跑、繼續被噹吧。

    反正我的目標一直都很明確,就只是讓保險公司賠錢修車,與其靠第五公路警察大隊的那種辦事態度,還不如先自己找出法律漏洞,否則還不曉得迷走號得被扣在車廠多久 —— 因為我拒絕花自己錢領車(笑)。

    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五公路警察大隊岡山分隊

    • 地址:820高雄市岡山區大莊路80巷61號
    • 聯絡電話:07-6282059
  • 臺61線省道快速道路(西濱公路)由最愛到最厭的濫觴

    臺61線省道快速道路(西濱公路)由最愛到最厭的濫觴

    被民間戲稱「窮人高速公路」的臺61線省道快速道路(又稱省61線、西部濱海快速公路,簡稱西濱快、西濱公路),北起於臺灣省新北市八里區臺北港,南迄至臺南市七股區九塊厝,是中華民國最長的快速道路,交通部計畫長度達301.834公里。

    這條縱貫臺灣島西部沿海地區的省級快速道路,一直都在迷走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1]

    過去學生時代在新竹念書,因為不喜歡高速公路的枯燥和新手緊張感,來回學校和淡水老家時,最常走的路就是這條西濱公路。

    這一條公路承載著我們的青春回憶,而且當時還沒多少段是高架道,仍是充滿樸實風情和人情味的平面公路,能享受到輕鬆自由的行車感。

    就連後來出社會工作,經常跑桃園的大溪、中壢和龜山工業園區幫客戶開發智慧產權專利案,只要離開廠區的時間預計超過四點,當天下班後便會沿著省道66號東西向快速道路,驅車前往西濱公路慢慢翹班回家。

    不用跟人在高速公路上爭強鬥狠,讓海風一掃當天吸收過多的贅餘記憶,是工作之餘一種排解煩悶的秘密儀式。

    然而曾幾何時,當西濱公路搖身變成西濱快速道路的時候,它卻逐漸變成迷走心中最厭惡的公路。

    其實就算蓋好全線高架快速道路後,迷走也開車載著婉蓁跟她同事小孩前往西濱一遊,那時只單純感覺很適合飆車(千萬別,該道路實際路況是一堆卡車會出現各種掉落物),但風景還是不錯的。

    後來隨著這個政府喊出非核家園這種無視科學的單純信仰價值能源政策,一座座打著綠能無敵的(風能)風力發電機組塔柱逐漸侵蝕整段西海岸線。

    只不過直到現在,迷走還是不曉得那種開玩笑般的發電效率有三小卵用。更別提支持者可以冠冕堂皇說出阻擋共軍登岸的反智言論。

    如果只有一兩座,那是一種風情,但是數十甚至上百座,對當地居民的生存就是一種人禍災難,對我的眼睛而言更是刺裸裸的直接暴力。

    迷走記得最後一次走臺61線省道快速道路,兩旁無止盡綿延的白色巨塔,在高速行駛的車速下,不斷刺激著眼球內的視神經細胞,那是第一次開車開到有暈車的暈眩感覺,跟打電動強光刺激出現的那種3D暈眩症頭有87分相像。

    為了迴避那些白色巨塔群的連續視覺刺激,開車焦點和視距更是受到不小限制,多少影響到行車安全(迷走習慣一次觀察前方數台車的全部動態)。

    嘛,要是未來有司機因為道路行駛因為這些風機塔產生暈眩而發生車禍,不知道能不能申請國賠?

    參考文獻

    1. 新竹一日無聊到開夜車來趟奇幻旅程的夜遊行程
    2. 夏日徒步穿越新竹縣市到桃園之一日旅行(暑假失敗篇)
  • 台鐵火車上憑實力單身的真男人

    台鐵火車上憑實力單身的真男人

    迷者有次應朋友邀請前去中部旅行,由於是私人行程有著充分自由時間,一直摸到中午時分才慢條斯理地搭上台鐵火車南下班次。略微擁擠的火車上,大家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獨立出一個個彼此互不交集的空間泡泡。

    或許是接近中午用餐的時間,火車發動不久後,隔壁的年輕女孩子從包包裡,取出一個裝滿食物的玻璃保鮮盒,似乎是打算大快朵頤享用美味的午餐便當。

    打不開媽媽幫她精心準備的美味便當,花了不少時間,耗費了一番力氣也打不開。

    看著女孩子慌亂的神情,我不發一語從她手裡將便當拿了過來,給了她一個「沒事兒我來」的眼神,從口袋翻出一把短刀,沒兩三下就將真空密封起來的蓋子打開來。

    把便當完整地還給女孩,之後一段時間的車程,只見她似乎一直想跟我搭話,但真男人可是靠實力單身的,當然害羞不敢聊天。

  • FoodPanda 外送塔滑湯灑湯燙塔

    FoodPanda 外送塔滑湯灑湯燙塔

    今天的晚餐預約胖熊貓 FoodPanda(熊貓外送)送來餐廳食物,等待時間花了將近半小時,等到外送員好不容易將餐點送到,結果剛把餐點從保溫箱拿出來,我們兩個人很快就都發現食物已經灑了出來,只見外送員司機尷尬笑著說是餐館沒綁好。

    不不不,我怎麼看都比較像是你剛剛在我面前騎著機車,很帥氣的O型大迴轉加急煞車造成的,而且我先前在看地圖追蹤外送動態時,就已經發現你還跑錯條街,那趕路的樣子也實在是太明顯了。

    當一家公司量體變大,裡頭什麼毛都有。有些外送司機為了能一趟多送幾單多賺一點錢,就把最重要的客戶服務精神視為無物。要嘛就是在路上危險駕駛,要嘛就是刻意欺騙系統,一次偷偷接很多單,讓客戶癡傻等待外送員逐一分配餐點。

    迷走就有一次看系統提示送餐時間只要25分鐘,系統也通知外送員已經取餐,結果硬是等到將近整整一小時才送到,原本的鹹酥雞都變成了軟爛雞。

    要是運氣不好買挫冰時遇到這種不良外送員,那你就等著收到一鍋甜湯吧。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今天晚餐,看起來可以吃免費一餐,有人要請客了(跟熊貓外送 FoodPanda 客服人員申訴大多會以退費處理)。

  • 比日本食物組合還怪異的斐濟人

    比日本食物組合還怪異的斐濟人

    外國人去到日本旅行,遊客們都喜愛享用經典的傳統日式料理,無論是拉麵、懷石料理還是生魚片。迷走有一次還被日本觀光局招待,在迷人舒適的季節裡,享受一番本州茨城特有的鮟鱇魚火鍋(就是小學自然課會教的燈籠魚)。

    但就算是喜愛嚐鮮而特地到日本的我們,往往會下意識迴避掉一些日本人自己喜歡吃的美食。如果是美國人,大概就是麥當勞(並沒有,日本麥當勞經常能發現金髮白種人)。而以我們華人為例,大概就像是中華煎餃、中華涼麵等等。

    誒,到底有多少華人會特意到了日本還一定要吃中華料理的?

    嘛,迷走還是先自己舉手承認吃過幾次好了。有一次還是在偏僻的鄉下看到大大的台灣料理看板而好奇進去——雖然裡面賣的還是傳統中華料理。

    不過日本人喜歡吃的食物也不總是那麼招引人,除了各地方特有的「得閉眼才吞得下去」的私房暗黑料理以外,還有很多的餐點組合是我們外人無法理解的存在。

    例如日本人吃飯時,會搭配煎餃或拉麵,這些被我們華人當作個別主食的高碳水化合物。

    不過我今天終於看到比日本人還奇怪的莫名餐點組合,那就是斐濟人🇫🇯。

    斐濟人的家庭料理,竟然是拿泡麵當配菜來吃白飯!?

    斐濟媽媽的食譜做法,將好幾包乾燥泡麵通通丟進特大號的塑膠洗臉盆裡,沖入大量熱水等三分鐘泡開,跟一般沖泡泡麵的方法沒太大區別。

    接著,將熱水倒掉,把泡麵晾乾就算完成了配菜的主體部分。然後加入鹹牛肉罐頭🥫,再把泡麵原本的湯粉倒進洗臉盆裡,把全部的東西一起快速攪拌,最後的成品就這樣成為了一道正式菜色。

    食用這道斐濟家庭料理的方式,倒跟日本人愛吃的蓋飯有點相同,斐濟媽媽會將調味好的泡麵夾出來,鋪蓋在盤子或大碗中已盛裝的白飯上面,如此就成為斐濟人當地最愛的「泡麵蓋飯」了。

    讓迷走納悶這到底是在地料理,還是被雙重澱粉怪獸給入侵了啊!?